
巴斯德出生於士兵之家,父親(father)是拿破侖麾下的一名騎兵,這在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,是頗有社會地位的家庭。
可是巴斯德很羨慕那些讀書人,他從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個有學問的人。但巴斯德始終不曉暢,自己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?叔叔用恥笑的口吻對他說,“如果你能夠成為博士,那便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了!”
雖然對“博士”沒有概念,家屬中都沒有一個靠文憑吃飯的人,但巴斯德心想,叔叔的話總有道理。從此他認認真真地讀起了書,並在25歲時得到了物理學博士學位。拿到博士學位後,巴斯德又陷入了迷茫。戰亂年代,他不知道自己能研究點什麽,畢業很長一段時間,他都沒有找到一個研究課題。這時又有人拿他開涮,“巴斯德,你可以研究一下‘生命的奧秘’”。
事先的歐洲大陸流行“自然發生論”,認為生命可以由沒有生命的物質中自然產生。比如腐爛的木頭可以生出蛆來,腐爛的肉裏可以長出蒼蠅(fly),甚至另有更神奇的說法,隻要在老鼠(mouse)的籠子裏撒些麵包屑,籠子裏就能跑出老鼠來。研究“生命奧秘”屬於學術界極度高端、前沿的課題,隻有學富五車的科學家才有資格涉獵。但巴斯德認為這還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,值得自己好好研究一下,他就這樣不知天高地厚地做起了實驗。
伴伴隨著研究的深入,巴斯德發現那些大科學家們的理論居然都是錯誤的。從1859年到1861年,巴斯德將自己關進實驗室。他把加溫煮沸的肉放進開口彎曲的瓶中,結果裏麵什麽蟲也沒長出來。他還將麵包屑撒進了老鼠籠,甚至在籠內丟了火腿腸,但裏麵一隻老鼠都沒有跑出來。
然而,險些所有的科學家都站出來反對巴斯德,他的研究成果對業已形成的“科學理論”不能產生涓滴的說服力,但巴斯德仍然保持自己的看法,並指出食物的腐爛是微生物在起作用。他認為細小的細菌看起來是靜止的,但是隻要有符合的情況,就會遵循生命的法則運動。這一結論使得反對他的人更加激進,並紛紛提出了更為順手的問題刁難他。
1867年,有人質問他:法國的蠶為什麽會生病?巴斯德為此做了3年的實驗,他分離出兩種致病的杆菌,發現了治療這種疾病的方式,而且無意間解救了法國的蠶絲與服裝業。又有反對他的人提出:酒為什麽會自然變酸?1870年,巴斯德發現那是微生物在起作用,而且提出高溫殺菌法,使酒保持新鮮,同樣的方式也可使牛奶保持新鮮。巴斯德又解救了食品業,反對他的人隻好勉強送他一枚勳章。
之後的12年裏,有人陸續刁難巴斯德。羊的炭疽病、豬的紅斑丹毒病、雞瘟與被視為絕症的狂犬病產生的原因是什麽?他不但做出科學的注釋,還一一找到病毒,發現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方式,並最終開創免疫學與傳染病控製學的先河。
1888年,巴斯德成為世界公認的對人類最有貢獻的科學家,他發現微生物是造成人類疾病的主要原因,控製病菌就可以治療疾病,甚至可以預防疾病。他在傳染病與免疫學上的貢獻,使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人都得到了幫助。
有一次接受記者采訪,巴斯德感慨道,許多人認為大人物之所以能成為大人物,一定是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理想、崇高的目標。其實在現實生活中,瑣屑的理想才是支撐我前進的動力。如果你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學木工,千萬別以為異日後就會成為出色的木匠,也許他會成為總統;如果你聽到一個小女孩兒說,她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婦,你也別過於驚訝,也許她將來會成為影後。當年我的理想就微不足道。所以千萬別恥笑一個人的理想,哪怕它像一棵弱小而醜陋的樹苗,但無論土層有多厚,壓住它的石塊有多重,隻要它努力的方向正確,那麽它的未來就是灼爍的。
(责任编辑:東營市)